【開/閉幕片】
《科學少女》
我覺得這應該是桃園電影節有史以來最強的開閉幕片,開幕片是《引爆點》莊景燊導演的最新劇情長片,也是台灣第一部跨教育、科學和影視界的科幻電影,姚以緹在片中飾演AI母親,和女主角盧以恩發展微妙關係,從AI角度看到未來世界機器人和人類之間的情感的微妙變化。
《三千年的渴望》
這是《瘋狂麥斯:憤怒道》導演喬治米勒的最新作品,才剛在坎城放映完,這次在桃園電影節馬上就進行亞洲首映,蒂妲史雲頓在片中飾演一位發現神燈的學者,乍看之下像是阿拉丁的故事,但本片卻進行了戲劇性扭轉,不但是探索神燈精靈的故事,也是一段人和慾望的辯證。
【台灣獎】
桃園電影節的競賽單元,今年共有133件報名作品,類型從長片、短片和紀錄片都有,最後我們共選出了14部,不管是動畫、實驗或劇情片,都呈現出台灣這幾年蓬勃的創作實力,場次表上如果有星號的話,代表會有影人出席,歡迎大家來看片,並參加映後廳他們聊聊拍攝甘苦。
《最後一票》
非常資深的演員洪麟生前最後一部片,這是初選評審廖慶松推薦的片子,電影說的是遊民為了一個便當鋌而走險搶劫,呈現旺盛的生命力。
《父親的電影院》
非常詩意的影像作品,透過男主角李淳走入廢棄老戲院,尋找和父親,以及電影本質的連結,非常的優美,一定要看大銀幕。
《變形記》※本片因故暫停放映
少數少見透過舞蹈呈現概念的影像集結,透過肢體表演和流暢的空拍攝影,所呈現出的影像的流暢感非常罕見。
《我在隔離中》
這是一部關於隔離的故事,陳妍霏回國隔離,對比其他家人非常開心的樣子,扭曲的隔離環境,造就人性與人際關係的轉變很有趣。
《悄悄告訴她》
非常微妙細緻地呈現游泳隊的兩個少女,若有似無初萌的愛戀情感,無論是影像、聲音的處理,演員的自然演出,很像兩個女生版的《藍色大門》。
《水中的女孩》
非常隱喻,透過粉彩和水彩的手法,探索女性與身體,以及與過去舊傷痕的關係,充滿意境的視覺呈現,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凪》
香港導演的作品,講述香港少女和日本男孩,兩人在台灣發生感情,從中帶出時代下,因為疫情,因為兩國的情勢下的關係變化,日本、香港和高雄迸發出非常青春耀眼的色彩。
《看海》
由陸弈靜主演的作品,《少年阿堯》的導演林柏瑜,這次在新片拍攝母親照顧失智兒子的複雜情感關係,精湛演出令人動容,不哭很難。
《鍵盤俠》
光看片名就知道是非常現代的影片,談的是鍵盤/電玩世代,非常愛打電玩的男主角,意外捲入單挑事件,快速的影像剪接,藉著犀利的年輕觀點,探索現代社會現實與虛擬世界的關係。
《公雞》
今年柏林影展的入選作品,來自緬甸的導演拍攝家鄉的故事,故事講一個女孩要結婚,但老公在外打工不在現場,只有公雞代替,用低調冷靜的鏡頭帶出魔幻寫實的故事。
《野薊》
第一次參與搜山任務的男主角,和他找到時已罹難的搜救對象,發展出一段既是鬼魂,又是真實;既是虛幻,又跟祖靈鬼神山林的對話,是很有靈氣的作品。
《門之後》
一部非常有趣,探討霸凌,談兒童和教育的片子,男主角因為白天在學校被霸凌,他於是幻想出另一個世界,透過繪畫表現出奇幻世界。
《少年吔》
導演兼男主角顏正國,像是向當年演出的《少年吔,安啦!》致敬的影片,我覺得他的演出超有魄力,展現出一入黑道就無法脫身,江湖不是想走就走的情感表達的很深刻。
《該死的阿修羅》
不管在去年金馬獎或今年台北電影節都獲得好評,用多線敘事呈現改建的老社區和夜市中發生的隨機殺人事件,帶出來自不同社經背景的人們交錯的故事,可以發現台灣的所有社會問題都包容在這部電影裡面了。
【魔幻電影院】
這是今年特別規劃的單元,都和影像或是和電影院有關,大家可以在其中看到發生在電影院裡的魔幻場景,也希望大家都可以進戲院感受到電影的魔幻力量。
《101夜》
法國新浪潮阿嬤安妮華達,她為了紀念電影誕生百年而拍了這部片,本片眾星雲集,不光可以看到年輕時的勞勃狄尼洛和凱賽琳丹妮芙,她還虛擬了一個一百歲的電影先生來到現場,讓大家替他祝賀,同時也帶領大家思考電影百年的意義。
《迷離劫》
張曼玉和導演阿薩亞斯的定情之作,張曼玉飾演一位前往法國拍片的女打仔,在拍攝現場碰到很多荒謬事情,可說是電影製片的惡夢,同時也呈現阿薩亞斯對影像的思索。
《開羅紫玫瑰》
這部是伍迪艾倫的經典作品,同時也是金馬執行長聞天祥老師最愛的影史十大影片,講述美國大蕭條時期,女主角米亞法羅在電影院每天看電影消除苦悶,沒想到片中男主角居然就踏出銀幕跟她對話,發展出一段銀幕與觀眾談情說愛的過程,是這個單元最具代表的作品。
《電影院焚燒事件》
這是伊朗電影,光看片段就覺得有點驚悚,實際上這部片是具有政治色彩的片,講述真實發生在1978年的戲院焚燒事件,幾十年後主角重回現場,進入一場魔幻與現實、歷史與現在交錯的時刻,同時帶出了對伊朗社會和歷史的描寫。
《水漾透明謎團之意外奢華》
這是一部非常高度實驗的動畫作品,故事本身有點反烏托邦,講的是一對男女逃亡,但過程卻是逃離不同的框格、影像和形式,同時還帶有點塔可夫斯基和克里斯馬克影像的實驗色彩。
《菲林之馬》
這是和《水漾透明謎團之意外奢華》同場放映的作品,由台灣導演鄭立明執導,他一直以來執著於戲院/電影本質的探索,希望藉由本片,帶大家回到膠捲時期本身,重新思考數位氾濫下,電影人如何窮盡薛西弗斯的抵抗之力,去還原與探索電影的本質是什麼
【魔幻電影院:辯士留聲機】
在「魔幻電影院」底下,特別規劃了這個單元,讓觀眾感受電影到底如何魔幻,我們將帶領大家回到百年前的默片時代,藉著這個單元帶大家體驗,在百年前無聲電影僅靠配樂演出,觀眾如何感受影像的魔幻,其中四部片有辯士演出,讓大家感受默片時代的觀影氛圍。
《願睡如夢》
這是日本八〇新浪潮導演林海象的第一部作品,他特別向默片時期致敬,放映的時候現場不會有辨士演出,但當年片中的呈現是實際的辯士演出,藉此可看出導演他用這部片對默片時代以及辯士致敬的意味。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
德國表現主義二〇年代的經典,譽為影史第一部恐怖片,講述卡里加利博士來到一座小村莊,催眠大家,讓大家被進入超寫實般,夢中夢的的魔幻世界。
《大都會》
這是佛列茲朗的作品,也是默片時代的十大經典,這次播放147分鐘的數位修復完整版,不管是場景設計和構造都非常精彩,當年耗資巨資實景拍攝,呈現出工人階級和資本階級的對抗,帶出二〇年代德國政治環境的隱喻。
《攝影師》
這是和卓別林齊名的動作巨星巴斯特基頓的作品,不管在動作和場面調度都非常有魔幻感,小人物為了追求夢中人而決定當攝影師,片中有許多肢體和框格間的互動
《浮草物語》
這是小津安二郎的經典之作,推出於默片跨越到有聲時代過渡時期的作品,可看到小津已經嫻熟於聲音與影像的敘事,但又帶出更多小人物和戲中戲之間帶出的微妙情感,小津之後也根據這個故事,自己翻拍了《浮草》的彩色片,可看出他對此題材的熱愛。
【未來當下】
「魔幻電影院」之外,透過電影展現對現實或未來的思考,這個單元主要是當代電影,希望無論是從對當代的思考或是未來科幻的角度,都能從中看出電影的魔幻魅力。選片上刻意有關於未來的探討,從而思考現在的定位
【未來當下:未來世】
《家庭羅曼史有限公司》
這個單元主要是關於未來的思考,由荷索執導的《家庭羅曼史有限公司》,是由他親自擔任攝影師,來到日本拍攝,透過本片讓大家思考,在什麼都能販賣的時代,親人是不是也可以被買賣,透過本片來探索家庭關係。
《鹿金斯基大爆走》
這是今年最迷幻、最絢爛的片,故事講的是一位鹿男喝了酒之後發生腦內大爆發,跟著影像爆炸,經歷一場醉後如嗑藥般的瘋狂世界。
《七五計劃》
這是今年坎城影展唯一獲得大獎的日本電影,根據多年前拍攝的日本版《十年》的其中一部短片改編而成,描述到了未來世界,老人到了七十五歲可以選擇安樂死,且子孫還可以獲得撫恤金,但在生與死之間,這部電影在生命的掌握上,又帶給大家更深的感受。
《蘋果的記憶》
在腦霧時代,全球發生了沒有解藥的失憶傳染病,患者會突然忘記自己是誰,曾經做過什麼事情,男主角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失去記憶,他能作的只有開始銷蘋果,且希望找回自己的記憶,電影藉此想讓觀眾來探討自己的定位在哪,看了蠻發人省思。
《星際特務》
這是一部扎扎實實的科幻片,片中的小女孩本來是來自未來世界的成人,但因為未來已經無法生存,於是她返回過去,希望藉此拯救未來,電影藉由科幻題材探討生態的問題,可以看到另一種對未來世界的想像。
《迷樓驚魂》
這是一部帶有低調冷調黑色幽默的電影,講述一位查水表的公務員一走進公寓後便走不出去,影像風格融合了卡夫卡式的幽閉性,又帶有點洛伊安德森低彩度的影像,非常有意思。
《東京闇變》
這是亞洲首映的片子,導演虛構一個八零年代的東京,城市被犯罪和黑暗所綑綁,在這樣的環境下有一場陰謀在進行,藉由主角的視角,帶領觀眾進入東京的黑暗中,導演用復古唐人街城市氛圍,呈現不同以往的動畫質感。
【未來當下:浮世絮語】
不同於上面一個單元「未來世」對未來的探討,對烏托邦的想像,這個單元希望透過當下的寫實情感,去自我反思此刻並進行思索。
《剛好想起你》
這是很久沒看到的日系輕盈浪漫愛情故事類型,池松壯亮飾演自我放棄舞蹈夢的青年,某日和伊藤沙莉飾演的初戀女友相遇,展開像是吉姆賈木許《地球之夜》般的奇妙旅程,片中還有永瀨正敏參與演出,帶出的淡淡情懷非常動人。
《請為我在羅馬多留一天》
這是來自義大利的作品,也是今年影展較少見的純愛電影,像是義大利版的《愛在黎明破曉時》,講得是一對情侶在感情上發生隔閡時,如何透過再度認識對方的方式找到繼續下去的理由,鏡頭在義大利城市裡不斷遊走,觀眾可在片中看到許多唯美風景。
《兩個女孩與茫然》
即將從大學畢業的女主角,對未來有很多不滿和不安,透過和同學、學長、學妹的互動交流,逐漸找回人生,找回人生是什麼、方向是什麼、自己是什麼、現在是什麼,雖然是茫然,希望影片可以帶來更清晰的人生願景。
《出售救世主》
本屆影展少數的紀錄片,以達文西的名畫《救世主》為題材,當年這幅作品創下拍賣高價,卻在之後失蹤,本片以抽絲剝繭方式,帶觀眾一同探尋為什麼它會賣出高價,已經這幅畫最後到底去了哪裡?
《愛與死的中間是霧》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電影,來自亞塞拜然,光看影像就可以發現,片中游移的霧中風景充滿整部片,有如亞塞拜然版的《櫻桃的滋味》,主角在追尋和流浪中碰見不同的人,也為他既哀傷又背負過去的悲劇的人生,找到未來的出口。
《贖罪風暴》
導演身兼女主角,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描述過世丈夫的冤獄獲得平反,但美滿家庭已被毀,她期待能在體制裡獲得救贖與賠償,卻在過程中揭露伊朗女性的壓抑,階級的不平等,是非常現代和具政治思維的影片
【焦點影人】
我自己很貪心,一次介紹了三組導演給大家,希望透過這些導演劇有個人風格的獨特影像,帶領大家真正感受到所謂的「作者風格」,以及他們如何在自己的作者美學面向,以及他們當時創作的思考。
【焦點影人:楊斯凡克梅耶】
捷克非常知名的動畫導演,他的風格非常獨特,擅長使用停格及偶動畫,本次桃園電影節會完整播放他所有長片作品。
《愛麗絲》
第一部長片,根據《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故事來改編,但影像處理上著重挖掘愛莉絲的慾望,不管影像或是動畫演出,都讓人感受到暗黑板的《愛麗絲夢遊仙境》。
《浮士德》
光從片名大家就可以知道是根據歌德的同名史詩作品改編,講的是一名與魔鬼交易的商人的故事,他與惡魔簽下了血的契約,由木偶之身轉變為人,除了細膩的動畫之外,偶動畫和人之間的交錯也非常有趣。
《極樂同盟》
當年在金馬影展放映時叫《追求高潮的方式》,故事裡出現的六個男女有各自的怪癖,電影呈現他們各自追求高潮的方式,在片中非常巧妙的用真人和偶,以及停格動畫,帶出內在慾望的探索。
《貪吃樹》
一對不孕夫妻莫名其妙地養出木頭嬰兒,接下來卻反噬自身,片中樹妖與人的糾纏,可以看出斯凡克梅耶巧妙將真人和動畫之間毫無痕跡的串接在一起的表現手法。
《瘋狂療養院》
到了這個階段的斯凡克梅耶,他更專注於內在或超寫實心靈探索,故事講述一名受困於療養院的人,他內心的的瘋狂世界,我覺得觀眾可以把這部片跟《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兩部片放在一起看。
《夢中見》
斯凡克梅耶延續了《瘋狂療養院》對於非現實和超現實的心靈探索路線,他因為製作經費不夠,所以直接用拼貼方式呈現,反而讓現實與奇幻之間的融合,展現出更大的可能性。
《人間變蟲記》
回到斯凡克梅耶的故鄉捷克,根據卡夫卡的《變形記》改編而成,但經過導演的手,你會看到《變形記》內在的扭曲變成世界和人,以及社會環境之間的殺戮和反轉,帶出更多更赤裸的慾望探索。
《煉金-永生丹鼎》
這是關於導演的紀錄片,如果對這位導演有興趣,但我推薦這部紀錄片是非看不可,不只有導演本人現身說法,看他談如何談設計和創作,這部紀錄片也找來他的製片、攝影和動畫師等人訪問,看他如何逼迫這些工作人員,如何和他們相愛相殺,
【焦點影人:尚賈克貝內】
這位法國導演今年剛過世,他最有名的就是《巴黎野玫瑰》,很多影迷也都知道他,他和李歐卡霍以及盧貝松並列為「法國新新浪潮三大導演」。
《歌劇紅伶》
看到很多名導的影像手法,包括夏布洛、楚浮的《地下鐵》或是高達的影像手法,我覺得如果你對這位導演有興趣,這部作品是你非看不可的。
《巴黎野玫瑰》
我猜應該很多人都看過了,但我們這次放的是4K修復版,初試啼聲便一鳴驚人的女主角碧翠絲黛兒的狂野形象,可說是導演心目中的女性典範,這部片最精采的就是片頭一開始的一鏡到底性愛非常經典,這引發的不是沉迷於性愛,而是情感與激情到底要如何持續到永恆?
《溝渠明月》
這部也是導演非常經典的片子,出身上流社會的男主角和底層社會女主角之間的情感關係變化,尤其導演在女性肢體動作的影像處理上很細膩狂放,藉著野性來表現出導演對於情感及兩性關係的看法。
《跟著愛情走》
這部片原片名叫《羅賽琳與獅子》,主角是一位想要成為訓獸師的女性,尚賈克貝內在這部片中彷彿和《歌劇紅伶》做對望,善於處理角色呈現的他,表現出的情感性格與狂野不光迷人,也帶給大家非常不同的法國影像感受。
《IP5:迷幻公路》
兩個嘻哈少年在城市漫遊,看似無處可去,於是索性踏上森林漫遊之旅,前半段的城市和後半段的森林,分別帶出非常不同的呈現。
《過把癮就死》
這是尚賈克貝內的最後一部片,當年他曾帶著這部片來到台,故事講的是女病人和心理醫生的關係,全片以黑色喜劇及幽默,透過醫師與病人的關係,引發出屍體和懸疑故事,是法國新浪潮後少見的黑色喜劇影像風格。
【焦點影人:阿力山卓尤杜洛斯基】
我自己非常愛的智利怪咖導演,他的每部電影都是十八禁,都不能帶小孩進戲院看,但他獨特的風格,被後世稱為是邪典名導第一人。
《鼴鼠》
這部是邪典電影必看作品!男主角就是導演本人,影片彷彿是昆汀的西部電影,卻帶出復仇情境背後的救贖,人到底如何能透過兇殺和復仇,找到自己內心的安慰?
《聖山》
褻瀆三部曲第二部,有點像是天主教的聖靈、聖父、聖子的關係作出扭轉,在場面上帶著催眠和赤裸色彩的儀式感充斥全片,藉此帶出尤杜洛斯基對宗教和社會的思索。
《聖血》
褻瀆三部曲第三部,我視為尤杜洛斯基的《八又二分之一》,可以看到他導演作品中的常見元素,譬如說侏儒、譬如說馬戲團、譬如說西部人,譬如說血腥的刀割畫面,帶出現代社會下,肉體與靈性間的交會是什麼。
《曠世奇片之死》
去年轟動全台的《沙丘》當年最早其實找他來拍攝,但他後來跟片商鬧翻,片子沒拍成,整部片呈現他籌拍的過程,我看完後覺得如果導演可以完成,大衛林區的版本也那麼慘,後續的版本可能也無法超越了。
《尤杜洛斯基之極限療癒》這是他最新的作品,這幾年部拍片的他近年去做民俗療法,從「褻瀆三部曲」就可以感受到他對影像的最終目標,是藉影像和人之間產生療癒的關係,片中可以看到他透過民俗療法治療十名病人的過程,看過之後會感受到尤杜洛斯基拍片到最後成為心靈治療師,這之間心境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