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年前,張曼玉穿上如「貓女」造型般的黑色緊身皮衣,在法國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自編自導的《迷離劫》擔任主角。爾後兩人經歷相戀、結婚、離婚、以及張曼玉息影之後,阿薩亞斯再度回到《迷離劫》這個故事,拍成影集版本,由瑞典女星艾莉西亞.薇坎德擔任主角,目前已在串流平台上架。
我想很多人聽到這新聞的反應會是:為什麼要重拍?有新的事情可以說嗎?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迷離劫》本身不那麼像故事,更像是個概念,能彈性容納許多主題,阿薩亞斯拍出的兩個版本都有極為可觀之處,也都坦白誠實得讓人驚訝,互相對照之下更有意思,像是不同時代間的對談,談電影、藝術、創作者、表演者、商業模式之間的關係,也談過去如何影響著未來。
1996 年的《迷離劫》,以張曼玉 Maggie Cheung 的真實身分作為主角設定,這位不會說法語的香港大明星 Maggie,接受法國導演睿內的邀請,去巴黎拍電影《爾瑪.薇普》,它是重拍 1915 年由路易.費雅德拍攝的經典默片系列《吸血鬼》(Les Vampires),「爾瑪.薇普」(Irma Vep,也是 Vampire 的變位字)是該默片的重要角色,當年由法國知名演員穆西朵拉詮釋這位珠寶大盜。
要如何將八十年前法國人熱愛的默片,改成讓現代觀眾能欣賞的電影?導演睿內有他的堅持,但劇組不理解重拍將近百年前的作品有何意義、為何找個香港人來詮釋法國女性經典角色?並質疑他的工作方式與作品水準,不少人認為睿內早已過氣,甚至懷疑他瘋了。
90 年代是全球電影產生重大轉變的關鍵年代,法國雖然一向是電影重鎮,但越來越難抵擋好萊塢的影響力與壓力,香港的動作片也在全球擁有不少影迷。阿薩亞斯過去曾是影評人,必然對法國電影產業有不少憂慮、批判與想法,1996 年的《迷離劫》除了呈現電影製作過程的各種混亂,也對於法國電影該何去何從,提出許多疑問,種種討論除了像是對法國電影的自省與檢討,也似乎在尋找電影與藝術的定位、代表意義,以及法國電影在世界的位子。
更多內容請點選下方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