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電影節青少年評審團,今年首次與富邦文教基金會共同合作並設計課程,從影展策展概念、肢體表演、劇本編撰、影片放映深度解析到演員及評審經驗分享,同時穿插小組與講師的互動討論,協助青少年認識電影之幕前與幕後,培養新世代對於影像的鑑賞力,並於課程後,實際觀摩台灣獎入圍影片,由 10-12 部入圍作品中,齊力評選出「未來之星」最佳新演員獎。課程將從 8 月 11 日至 8 月 15 日,錄取 30 位青少年參加,培訓成為桃園電影節「青少年評審團」。
一、徵選對象:
●設籍桃園市或就讀桃園市的高中職同學,對於影像抱有興趣與好奇者。
●招募30名種子學員參加培訓營,培訓成為桃園電影節正式評審團。
二、線上報名表:
https://forms.gle/D1CeciCUhXyt2Pjk8
三、報名日期與活動時程:
項目 |
日期 |
內容 |
報名截止日 |
7月15日(三) |
欲報名之學員請於該日 23:59 前填寫線上報名表完成報名 |
入選名單公佈 |
7月22日(三) |
當天 22:00 前寄出電子入選通知。未錄取者恕不通知。
|
保證金繳交 |
7月29日(三)前 |
本活動免費,僅須繳納保證金新台幣 2,000 元整(繳納辦法:於入選通知信件內說明)完成匯款後收到報名通知信即為完成報名,成功入選桃園電影節⻘少年評審團培訓營之學員。
未於期限內繳交保證金視同未完成報名手續,將另遞補備選名單。 |
候補名單通知 |
8月 4日(二) |
*本活動將採取預先報名即優先入取機制,若額滿至30位以上,將另行遞補。遞補名單將以電子郵件通知,候補學員接收通知後,須依規定於指定時間內完成報名流程。
*若同校報名者超過五人,則優先錄取尚未在名單中的學校同學,本會將依照情況保留篩選與修改權力。
*若報名者性別比例懸殊,將視狀況照性別優先錄取
*8月20日至8月22日為正式評選日,將由30位學員中依照五天的課程表現與相關回饋表單篩選出正式的青少年評審團。 |
培訓營隊課程 |
8月11日(二)至8月15日(六) |
時間:9:30-17:30 地點:興光堡壘 地址:330桃園市桃園區大興西路三段 |
台灣獎入圍影片觀賞 |
8月20日(四)至8月21日(五) |
時間:9:00-17:00 地點:光影文化館視聽室 |
評審會議 |
8月22日(六) |
時間:13:00-18:00 |
頒獎典禮 |
10月22日(四) |
|
● 其他注意事項
*學員務必確認能夠全程參加配合,切勿擅自脫隊。
*學員須簽署家長同意書及遵守營隊相關規定,營隊規章與注意事項將連同入選通知一起寄出。
*參與培訓營隊期間將提供中餐並投保意外險。
*全程參與培訓營隊者,將頒發參加證書。
*入選學員需全程參與營隊課程,保證金將於課程結束後退還;若學員於培訓營隊期間無故缺席,將不退還已繳納之保證金。
四、課程相關內容:
● 日期地點
日期:2020年8月11日至8月15日
時間:9:30-17:30
地點:330桃園市桃園區大興西路三段與正光路路口(興光堡壘)
● 課程綱要
項目 |
說明 |
桃園電影節策展概念 |
由今年桃園電影節策展人講述策展理念,讓青少年藉此了解桃園電影節相關主題與活動,深化桃園電影節印象。 |
短講:從戲劇中看演員表現 |
由台灣導演講述該如何觀察戲劇裡演員的表現,並分享拍戲時與演員之間的溝通。 |
基礎電影課:認識電影語言 |
藉由講師引導學員如何觀賞電影,跳脫以往不同的角度重新認識電影,從中開啟學員不同的觀影視角。 |
肢體表演課 |
由專業劇場表演導師講解角色情緒如何轉換與肢體如何運用,並透過肢體表演實作課帶領青少年實際感受角色的各種情緒。 |
從文史資料轉譯談一部電影的誕生 |
由講師帶領學生去探索如何從文史資料等元素轉為影像並從中探討故事與電影、人物等相互影響與連結。 |
編劇課 |
由台灣相關影視編劇分享角色設定與劇情開發過程,以及如何透過生活觀察去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於課程下半場設計相關問題,小組進行實作活動。 |
電影放映與感想 |
放映相關電影並小組討論,於電影放映後探討相關電影題目,並與青少年分享及討論相關感想,從中引導青少年對影像的敏銳度。 |
評審、演員面對面 |
藉由過往台灣獎評審、演員身分相互與學員分享及討論,身為評審的觀點以及演員的心路歷程,從中帶領學員探索評審及演員與電影之間的關係。 |
● 參與講師 (講師名單將陸續釋出)
策展人 鴻鴻
鴻鴻,出版過十多本詩集、散文與小說,並同時身兼台灣劇場、電影、紀錄片的知名導演、策展人,同時也積極的為許多社會議題發聲,充滿創造力與豐富的背景讓鴻鴻在影視與文學圈有著不可或缺的立足之地,今年桃園電影節身為策展人的鴻鴻老師將與各位學員分享桃園電影節的策展概念與自身經驗分享。
教授 史惟筑
法國里昂盧米埃第二大學文學與藝術博士。曾任高雄市電影館教育推廣部代理組長,現為中央大學法文系助理教授,長期推廣相關電影美學、當代視覺藝術、影像教育。
演員 劉亮佐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台北藝術大學劇本創作研究所。是一位在電視及劇場界編、導、演全能的創作者,對於角色的詮釋與編導皆有著全方位的經驗。
導演 黃丹琪
世新大學廣電系電影組畢業。著有《未遂》、《三仔》、《夏日紀事》,並入圍金 鐘獎、金穗獎、北京獨立影像展、高雄電影節以及台灣國際女性影展。現為劇情、紀錄片以及廣告等製作。
講師 孫世鐸
富邦文教基金會電影學校講師,文化部「國片影像教育扎根計畫」講師,並從事以創作為方法的青少年培力工作,並參與策畫各類論壇、放映行動。
導演 崔永徽
2018年推出歷時六年拍攝、個人首部執導劇情長片《只有大海知道》,此部影片獲得第55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第45屆西雅圖國際影展特別評審團獎、第6屆桃園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演員、未來之星獎。
導演 沈可尚
出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1999年曾以大學的畢業製作《與山》入圍法國坎城影展短片競賽單元,之後參與國家地理頻道「綻放真台灣」紀錄片徵案製作,因而開啟紀錄片拍攝之路,陸續拍攝《野球孩子》、《賽鴿風雲》等作品。2013年以《築巢人》榮獲台北電影節百萬大獎。2017年至2018年曾擔任台北電影節總監,試圖為影展找出新的定位與各種可能。
講師 路那
「疑案辦」副主編、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台大台文所博士候選人。熱愛謎團但拙於推理,最大的幸福是躲在故事裡,希望終生不會失去閱讀的熱情。長期致力於台灣文學與推理小說的評論、研究與推廣。合著有《圖解台灣史》、《現代日本的形成:空間與時間穿越的旅程》、《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系列套書。
導演 陳和榆
台灣大學戲劇系、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碩士,主修導演。2013年首部短片作品《神算》榮獲台北電影節最佳短片以及金鐘、金馬獎多項影展肯定。2017與HBO Asia、台灣公共電視合製《通靈少女》電視影集,不僅創下公視開台以來最高收視紀錄,亦為HBO跨足亞洲第一部的全中文發音影集。
影人 劉修甫
台灣新生代男演員、平面模特兒。2018年於公共電視戲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單元《貓的孩子》中飾演鍾國衍而嶄露頭角,演技備受肯定。
導演 廖士涵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主要擔任助理導演、副導演、編劇及製片人。2013年,開辦首個公共電視人生劇展《仲夏夜府城》,獲得五項《第48屆金鐘獎》提名,且於2014年再以電視電影《菸蒂》入圍角逐《第49屆金鐘獎》「迷你劇集導演獎」殊榮。2018年拍攝《粽邪》而受到注目。
五、主辦單位資訊:
指導單位|桃園市政府、桃園市議會
主辦單位|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財團法人桃園市文化基金會、富邦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桃園市政府青年局、光影文化館
聯繫信箱|press.tyff@gmail.com
影展專線|03-331-5212#412
聯絡窗口|劉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