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𝟮𝟬𝟮𝟱 桃園電影節:選片指南文字版 ・*:.。. .。.:*⋰
講者:總策展人姚經玉(姚)
講者:協同策展翁煌德(翁)
講者:執行策展王漢宇(王)
【活動開場與導言】
姚:翁煌德從年輕時期就對電影非常狂熱,這次我們邀請他共同參與桃園電影節的策展。身為沖繩環太平洋電影節的策展人,不僅為桃園電影節提供豐富的策展經驗,今天我們也會跟大家聊聊,從「策展的角度」來理解:為什麼桃園電影節要選這些電影?以及它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我們這兩天(8/02、8/03)分別在桃園淘動漫與光點台北舉辦交流講座與選片指南,讓大家近距離和本屆影展大使小薰、與國際級金獎剪輯大師廖慶松廖桑。也接著進行選片指南,讓大家度過一個非常充實的週末午後,迎接即將到來的桃園電影節。首先來介紹說明今年桃園電影節的時間與場地。
【活動與場地介紹】
桃園電影節將從 8 月 22 日至 9 月 4 日在桃園三家戲院非同步展開,主場地分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8/22 – 8/26):中壢 SBC 星橋國際影城
銀幕最大、座位最多。
雖然地點偏一些,但開車方便,坐高鐵與火車轉車也可以適應。
影人場次多集中在 8/23(六)、8/24(日),千萬不能錯過。
◎ 第二階段(8/27 – 8/31):桃園統領威秀影城
交通最方便,從桃園火車站步行約五分鐘。
建議以大眾運輸為主要交通方式。
生活機能好,吃喝玩樂都在同一區塊。
◎ 第三階段(9/01 – 9/04):中壢光影電影館(馬祖新村旁)
交通較不方便,但眷村文化特色濃厚。
桃園市長期的藝文放映點,本次桃園電影節中壢光影場次皆為免費入場,座位額滿為止。
有特色的眷村小吃與文化空間,適合安排桃影眷村一日遊。
現場自由入座,無劃位。
◎ 特別提醒:
《最好的時光》因素材限制,只放映一場,且僅在中壢光影放映!
各場次票價全票為新台幣 100 元,8/22(五)前購買享早鳥優惠 85 元。
【策展理念與國際連結】
翁:沖繩雖為觀光勝地,但其實文化極為多元——曾為獨立王國、被日本佔領、清朝朝貢、美軍統治等。這些歷史造就它具備本土、日本、漢族和美國的文化交織。策展時以「環太平洋」為主題,邀請來自夏威夷等地的導演和沖繩後裔參與,影人們雖身在海外,仍保有對沖繩的文化記憶與連結。將策展概念延伸到桃園電影節,桃園作為充滿多元文化的國際化城市,有大量新住民、外籍移工,就像是台灣的縮影。在規劃本屆桃園電影節的片單時,推薦並介紹了不少日本獨立電影作品,這些導演在有限的資源下,創作出充滿生命力的電影,有別於國際名導與大卡司或是國際獲獎大片,希望台灣影迷在桃園電影節可以看到更多富有真誠創作精神的獨立電影,拓展更多視野。
【策展與選片邏輯】
姚:桃園是一個族群交融的城市,從閩南、客家、原住民、外省眷村到新住民都有,因此近幾年桃園電影節的策展重點包括:呈現在地文化、結合國際多元面貌、感受真實台灣縮影。例如去年開幕片《念念眷村:文學裡的眷村故事》是一部質樸動人的紀錄片,講述特有眷村文化與文學的相輔相成,非常觸動人心。這樣的文化脈絡不易在其他電影節看到,今年桃園電影節以「遇見」作為影展主題,希望能介紹更多電影的不同面貌,希望在疫情後的時代帶來鼓舞人心的作品,也讓觀眾看到與自身文化連結的電影故事。
【開閉幕片】主講者:總策展人姚經玉
《突破:三千米的泳氣 》Second Life
我們今年延續雙開幕片,選映這部國片做為開幕片台灣代表,將在桃園電影節舉行世界首映。電影講述七位視障者挑戰橫渡日月潭的真實故事。盲人如何游泳?更要如何泳渡日月潭?獨特的題材絕對感動人心。演員卡司強大,由李㼈擔任製片人,與女兒李紫嫣搭檔演出,和《海角七號》男主角范逸臣、言承旭、春風等人共同組成黃金卡司,演員群也將出席桃園電影節開幕活動,買票買起來就對了。
《拿坡里的美麗傳說》Parthenope
為義大利名導保羅索倫提諾一貫的華麗風格,描述地中海一位女神的故事,拿坡里本身就是以這位女神為命名。全片將電影美學發揮到極致,每一幕都像精品廣告,美到不行。這部電影描繪了一位女孩子的成長與離鄉再返鄉的故事,揉合青春、初戀與記憶的感性。
《攀岳人生》Life Is Climbing
這部真人真事紀錄片描述一位日本盲人登山者挑戰極限的旅程。他遠赴美國,與當地攀岩嚮導合作,一步步攀登險峻的岩壁。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境中,他以盲人的身份征服一座座高峰,不僅打破限制,更激發觀眾深層的感動與正能量。該片於日本及多個國際影展中榮獲觀眾票選獎肯定,證明其不亞於劇情片的吸引力與情感張力。
【桃園電影獎入圍作品】主講者:總策展人姚經玉、協同策展翁煌德
《囚犬》Caged Dog
如果想知道台灣學生短片的製作,目前能夠做到什麼樣的高度,我覺得你應該要來看看顏皓軒的《囚犬》。資優生為班上的問題學生擔任私人家教,培養出了深厚的感情,但是因為一念之差,關係產生質變。看似是在講校園青春,其實在談的是階級的殘酷。比許多台灣電影長片都觸及到更深的一層。這部短片儘管只有 42 分鐘,卻展現出超越多數劇情長片的敘事張力與影像完成度。視覺與情緒掌握都非常成熟,精緻程度令人驚艷,是今年精挑細選的強作之一。
《優雅的相遇》Intimate Encounter
曾入圍金馬影展的《優雅的相遇》拍攝於台北萬華,以一個家族為核心展開敘事。導演張作驥延續以往對小人物的關注,雖然是黑白攝影,也許很多人認為這樣是彰顯了角色處境的灰暗,但看到最後,其實反而更凸顯了角色的生命力。故事結合了器官捐贈與命運交會的奇想,特別提出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當一個人接受了換心手術後,是否有可能與那位捐贈者產生某種深層的交流?片中觸及這樣的議題,帶出一些很奇妙的情節,值得一看。
《大風之島》Island of the Winds
1930 年,樂生療養院成立,許多罹患俗稱痲瘋病的漢生病患者只要進去,就一輩子不會再離開。2005 年,因為機捷機廠的開發案,讓全台灣的人都注意到廠區裡面這些居民的生命處境。導演許雅婷關注這個議題長達二十年,親自帶著攝影機進入廠區與裡面的院民互動,看著他們如何捲入這些複雜的政治角力。我個人認為這不僅是今年最重要的台灣電影,也是這幾年最重要的史詩之作。影片聚焦於樂生院的歷史與抗爭,是一段關於人權與居住正義的重要紀錄。今年它榮獲台北電影獎的百萬首獎,無論是議題強度或敘事力度都備受肯定。
《Darling This Was Hard》
這次入選名單當中唯一的動畫片。整個作品幾乎是沒有對白的,導演侯旻均以精心設計的場面調度,敘述了一個普世都能共感的故事,一個人不斷沖洗愛人的照片,身陷在回憶的漩渦之中。每一顆鏡頭的編排都能看見導演的自信,一開始會有點考驗觀眾的理解力,但馬上就會沉醉其中。
《日泰小食》Another Home
以香港現代社會與時空作為背景,卻引領觀眾遇見電影背後極度深刻的反思。以一個名叫「日泰小食」的雜貨攤為題,我們會看到老闆跟街坊鄰居話家常,同時也像是店家裡的常客一樣,慢慢地感受到香港社會的轉變,以及社會運動的風起雲湧,非常特別的一個敘事角度。
《小雁與吳愛麗》Yen and Ai-Lee
從故事的一開始,我們就知道夏于喬飾演的女主角小雁殺死了自己的父親。我認為這是導演林書宇的神來之筆,因為這代表不願意把可能煽情的發展放到最後,而是把最大的爆點直接揭露,完全把重點放在如何讓我們理解一段有毒的家庭關係,以及療癒的過程。我認為這部作品展現了林書宇導演充分的創作自信,無疑是一部成熟之作。楊貴媚也從去年金馬獎開始,就以本片受到高度關注,屢屢獲獎。這部片一路打進各大影展,這次又再度入圍,就看這次評審是否會把獎項頒給她。為什麼她演得這麼好會被大家看到?其實答案就在片中。
《虎紋少女》Tiger Stripes
雖然是一部馬來西亞電影,但台灣也有參與製作出品,導演是華裔出身的余修善。作品描寫一名 12 歲馬來少女初經來潮,同學和村民都認為這樣的人容易被惡靈纏身,而少女也覺得自己體內好像有一個野獸準備破繭而出。以保守的馬來人群體作為創作主題,這部電影呈現了女性在成長時的劇變,有些奇幻,也像是在提醒我們青春本身就是一個肉體恐怖片。這部片這兩年幾乎橫掃了全世界各大影展的獎項,從坎城影展一路受到關注,展現強大的跨國合作能量。
《深淵的回望》The Gaze
這絕對是這一次評審看到最驚呼連連的作品之一,導演與製作團隊非常用心,帶領觀眾回顧「自立報系」、「人間雜誌」的八位紀實攝影家。儘管還是有訪談,但我認為觀眾更多是可以透過他們拍攝的影像,重新回到那個充滿激情與社會抗爭的年代。可以說現在我們談的鄉土意識,很多時候都是這群前輩激發起來了。絕對是年度必看的紀錄片。
《默視錄》Stranger Eyes
來自新加坡的電影,卻由許多台灣觀眾非常熟悉的演員參演,包括李康生。這部片在許多影展上都獲得獎項,也入圍了金馬獎。故事從一個家庭中小孩突然被拐走開始,引發出一連串驚悚事件,整個劇情從此急轉直下,非常緊湊。這部片去年是威尼斯影展唯一入選的台灣電影,我認為不是僥倖,在美學的表現與敘事的角度,都很高竿,看似在拍被偷窺,但隨著李康生的角度出現,突然又為之逆轉。這部片讓我想到麥可.漢內克的《隱藏攝影機》。過去曾經以《幻土》大放異彩的新加坡導演楊修華,再一次帶給了大家質地特殊的華語電影。
《獵人兄弟》Hunter Brothers
一次狩獵的意外,讓徐詣帆與馬志翔飾演的兄弟檔走上了命運的兩個極端。本身有太魯閣族血統的導演蘇弘恩長期關注原住民題材,這一次處理的題材很宏大,以家庭出發,探討了部落文化與現代文明碰撞後造成的影響。絕對成就這部片的,我想是飾演林正的馬志翔,我認為這不僅是年度最佳演出,也是馬志翔演藝生涯最亮眼的時刻。這部片是導演蘇弘恩的第一部長片,而他同時也為桃園電影節拍攝了本屆的形象影片,別具意義。
《歡迎來到北車大客廳》Welcome to Taipei Main Station Hall
姚:這部電影的場景設定在大家都熟悉的台北車站大廳。你是不是也曾經在那個黑白格子的地板上猶豫過:到底要坐黑的還是坐白的?(全場笑)我自己每次經過都會觀察,覺得他們坐得好自在、有趣,也很好奇為什麼幾乎都是坐在黑格子上。
翁:我相信大多數朋友都有去過台北車站大廳的經驗,你會看到很多東南亞族群、穆斯林裝扮的朋友席地而坐,很多人都會選擇繞道而行,但是資深的紀錄片導演曾文珍卻選擇坐下來去認識他們、去傾聽他們的聲音。透過訪談,我們得以了解這些移工族群的喜怒哀樂,我認為電影藝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改變我們看待人或看待世界的角度,這部片完全做到了。
《跌咗真係搵? KEEP LOOKING?》KEEP LOOKING?
這是一部來自澳門的電影,故事設定非常有意思。一個劇組剛拍完戲,準備在旅館房間裡開心慶功,食物、飲料都準備好了,結果就在要開動的時候,發現剛剛辛苦拍攝的記憶卡不見了!瞬間從歡樂轉為慌亂,全劇的故事就從這個「記憶卡失蹤事件」展開。看起來很像是「反正我很閒」的情節,但其實這部片不全然是在搞笑,而是要透過這個事件讓我們看到表面上感情好的劇組每個人真實的關係,也凸顯了他們的脆弱。澳門導演澳門導演楊螢映來台就學拍攝此片,她是演員出身,曾經主演過澳門電影《來世還作人》,演而優則導,將小空間的場面調度發揮的很好,相當好看又痛快的一部短片。
《五花肉》The Taste of Pork Belly
翁:《五花肉》是由本屆桃園電影節大使小薰主演,是一部只有二十分鐘的短片。但卻有史詩格局。作品回到台灣早期,小薰和庹宗華領銜出演一對夫妻,但故事卻是以他們的兒子的角度出發。明明生活不寬裕,但他們偶爾能吃到加菜「五花肉」,雖著故事推演,我們才發現媽媽為了讓大家得到這片五花肉,必須有所犧牲。這是一部很優美,也帶有鄉土文學性的精緻之作,我個人強烈推薦。
姚:故事發生在白色恐怖時期的眷村。主角阿毛的爸爸因政治案件被關進監獄,留下妻子獨自撐起家計、照顧孩子。當時的年代物資匱乏,孩子看到別人家吃肉,也渴望自家能吃上一口。電影不會直接呈現太多,但你會感受到那個年代的無奈與堅韌。這部片其實就是從一個女性的角度,描寫在動盪時代中,女人怎麼樣獨自扛起家庭,如何在無聲的壓迫下守護孩子與生活。非常溫馨,也非常沉重,是一部值得深思的小作品。
《同一條船上》In the Same Boat
翁: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部作品之一,也想特別推薦給大家。這部作品非常特別,它是一部「動畫紀錄片」,很多觀眾可能會疑惑,動畫怎麼會是紀錄片?其實這類型就是用動畫來呈現真實受訪者的聲音與故事畫面。《同一條船上》改編自台灣真實事件,講述早年漁民文化中一種「互助」的傳統:船隊出海作業,有時候其中一艘船要先回台灣,就會幫其他船帶物品回國,這是當時再自然不過的事。
故事中,一位船長請另一位船長幫忙帶一台 DVD 播放機回台灣,對方答應了。結果一回到岸邊就被警方圍捕。在交保過程中,船長選擇逃亡,而另外兩位牽連其中的人則被判刑入獄。整部片以逃亡的船長以及他兒子的視角展開,呈現這個家庭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與社會輿論。當年新聞一出,大家只看表面,認定他們是毒販,完全忽視了漁民間的互助文化與背後的複雜情境。這也是導演想說的:在法律與文化間,是否存在理解的斷裂?我們是否也對他人草率定罪?
這部片非常動人,也很震撼,我看完覺得有時候我們眼中的犯罪,背後其實是一段彼此信任的文化傳統,卻在制度下被誤判與誤解。導演張明右帶領觀眾重新審視這起冤案,卻完全不願意用常規和刻板的方式來做,反而是運用動畫紀錄片的形式來做,這肯定是我今年看過的台灣紀錄片之中,最有創意的紀錄片表達。
《河裡的孩子子子子子》River Kidsssss
姚:這部短紀錄片與環保議題有關,重點放在喚起觀眾對環境保護的思考。導演採用非常新穎的拍攝方式,整體風格讓我印象深刻,我甚至可以說過去從沒看過有人這樣拍紀錄片,非常具有創意與視覺衝擊。
翁:我看這部片之前完全沒看簡介,只知道這是曾經獲得金馬獎的張誌騰的新作。結果邊看邊覺得拍案叫絕,因為導演幾乎將傳統敘事擺在一邊,讓我們靜靜地看著河川裡的垃圾的轉變與演化,導演是證明了自己能夠用影像來說故事,非常有想像力,寫實卻又同時奇幻的美妙小品。
《非想非非想》No No Thought
姚:最後要介紹的這部作品,相信在座很多人應該都看過 「優人神鼓」的表演。而這部影片,就是在講述優人神鼓背後的故事,如果你對表演藝術有興趣、或者曾經被優人神鼓打動過,我真心推薦你不要錯過這部片。在觀影的過程中,你會重新認識他們,不只是鼓聲,而是一種精神與哲學。
翁: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劉若瑀創辦的「優人神鼓」,但是對於這個團體背後的創辦經歷卻未必了解。導演陳懷恩帶著觀眾去了解它的神秘訓練方式,看到團員們在靜坐、擊鼓與武術等方式進入到一個超脫的狀態,有一些場面讓我不禁聯想到《黑澤明之夢》,非常動人的一部紀錄片。
【人生狂想】主講者:協同策展翁煌德、執行策展王漢宇、總策展人姚經玉
《風的真心》Purehearted
《風的真心》這部作品,是我們和導演、發行商溝通了好幾個月,才終於促成這次的世界首映,讓這部片在台灣、在桃園,首次放映給全世界的觀眾看。女主角由現在非常當紅的日本女演員伊藤沙莉所飾演。她在片中是一位公司的社畜,甚至還不是正職,是約聘人員。有一天她在酒吧喝了一杯蘭姆酒,和酒保聊天時得知,蘭姆酒的原料其實是甘蔗。她就開始思考:「沖繩不是也盛產甘蔗嗎?為什麼沖繩不能有屬於自己的蘭姆酒品牌呢?」於是她鼓起勇氣向公司提出提案,希望能透過創業基金,與沖繩一座島嶼上的糖廠合作,開發屬於沖繩的在地蘭姆酒。當然,一開始大家都認為這是痴人說夢,覺得她只是個小職員、這根本不可能實現。但最終,這個計畫居然真的成功了。
這是一個來自沖繩的真實創業故事,立志又感人,也非常具有地方文化的魅力。所以我們真的非常推薦這部片給大家,尤其是這是世界首映,你們會是全世界第一批看到這部片的觀眾。未來這部片在台灣會不會上映都還不一定,所以一定要把握這次的機會!特別推薦給大家的是 8 月 24 日那場,我們會邀請到演員之一的尚玄出席映後活動,非常難得,歡迎大家來參加!
接下來要跟大家介紹的是「人生狂想」單元裡面,建議一起觀賞的三部作品——《浪人情歌》、《某時某地》和《一切無所不在》。
這三部作品很像是一個三部曲的結構,有點類似你們如果看過阿巴斯的「伊朗三部曲」:像是《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長流》《橄欖樹下的情人》那樣的感覺——前面是故事本身,後面再從後設角度重新審視、補充或解構這個故事。這三部作品都出自林家威導演之手,他本人也會來台灣出席這三場的映後座談,非常難得。
大家可能對林家威這個名字還不太熟悉,因為在台灣過去的影展其實介紹不多。但其實他是馬來西亞華人,後來長期旅居日本,在當地拍攝了很多非常精彩的日本獨立電影。他在日本獨立影壇的影響力其實非常大,是那種講到獨立電影,大家一定會提到的名字。特別的是,這次的三部作品,他是特地跑到歐洲的巴爾幹半島拍攝,像是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這些國家。即使你對那邊的歷史背景不熟也沒關係,因為這三部作品其實也可以當成一種「旅遊電影」來看。導演就是帶著攝影機跟一群演員,用一種非常自然、即興的方式,在旅途中邊走邊拍。
《浪人情歌》Nowhere, Now Here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土耳其裔的民宿老闆,他因為婚姻出現危機,老婆離開了他,於是他展開了一場追妻之旅。從塞爾維亞一路前往馬其頓的鄉間,試圖找回失去的愛情。雖然是以愛情為主線,但其實也可以看到很多在地生活的觀察,既浪漫又真誠。
《某時某地》Somewhen, Somewhere
這部片的女主角是一位澳門女演員。劇情描述她因為男友過世,為了療傷而遠赴克羅埃西亞的「失戀博物館」,順便與一位 Instagram 網友相約見面。但詭異的是,她怎麼樣都等不到那個網友現身,於是她就展開了一段尋找網友之旅,沿途也拍下了很多當地的風景與內心轉折。
《一切無所不在》Everything, Everywhere
這部作品特別後設、有趣的是,我們看到男主角——尚玄,他這次也會來台灣參加映後座談。他同時也是《風的真心》的男主角。在這部片中,他飾演的角色其實就是導演林家威本人。也就是說這部作品是一部導演視角的反思電影,透過他的角色回頭去看前兩部拍了什麼、影響了什麼。
甚至前兩部的演員還會出現在片中,直接對他說:「因為拍了你那部電影,害我跟我老婆現在分居了!」 觀眾就會開始想:「這是真的嗎?還是虛構的?」你會一直懷疑這到底是紀錄片還是劇情片。這種真假交錯的方式很有趣,卻也讓我們去反思:當一個創作者闖入別人的生活,他到底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又該不該負責?
同時這部片也把鏡頭重新對準了巴爾幹半島90年代戰爭的歷史傷痕,用一種非常有思辨性的角度來探討疫情後時代的創作與責任。這三部片風格也許一開始看會有點不習慣,覺得是不是有點即興、成本比較低,但其實導演想講的話非常明確,也有深度。真的推薦大家一起連著看三部,會更有感覺!而且導演會親自來台灣,大家記得要來現場多多提問,展現我們台灣觀眾的熱情喔!
《孤獨樂園》Paradise of Solitude
這部作品講的是一位人氣小說家面臨創作瓶頸,偶然發現某封垃圾信上的字句文筆超好,竟然從這些文字中得到靈感,進而找到了那位寫這封垃圾信的神秘作者——結果居然是一位工廠女工。一位著名小說家與一位默默無名的工廠女工,兩條平行線的人生,居然產生了一段可能是友情、也可能是愛情的連結。 這部片非常適合喜歡文學、人文觀眾,劇情雋永也帶有神秘氣息,是我們這次特別挑選的日本獨立電影。
《發光的河流》River Returns(原譯:愛到決堤)
這部作品的背景一開始是從1950年代,用一個說書人的角度,重新回到日本的中古時期,也就是神話時期。它在講述的,其實有一點像是日本傳說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一對男女,因為家族的原因,不能相戀、不能結婚,所以他們踏上了一段生命的旅程。那這個過程當中,因為颱風的逼近等等的自然原因,也造成了一些未知的挑戰。這部片我覺得非常絕美,喜歡影像美學、重視攝影的朋友,或者對神話風格有偏好的觀眾,真的不容易錯過。
那整體來說,這前五部片,其實都不是所謂日本一線大片廠製作,但你會看到,即便沒有很大的商業預算,還是能夠做出非常精彩、非常有質感的作品,我也很期待這些導演未來的發展。
《致我所愛之人》Belonging
由日本導演東香織執導的作品。這部片是導演改編小說家母親的作品。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當我們離開人世之後,我們的靈魂來到了一個「事務所」,你可以選擇「附身」在一個物品上,重返人世守護你所愛之人。比如說,有一位媽媽選擇附身在兒子的棒球手套裡;一位妻子選擇附身在每天早上先生使用的咖啡杯上。這樣透過「成為物品」的方式,持續守護自己最愛的人。
這個設定其實也讓我們想到近年爆紅的日劇《重啟人生》,但這部電影從一個不同的視角去切入,不僅聚焦在已經離開的人,更同時關注那些還活著、在日常生活中繼續走下去的「留下來的人」。
《天才琴手》Prodigieuses
故事在講一對從小學鋼琴的雙胞胎姐妹。兩個人雖然感情很好,但在學習上還是有差異,天賦不同,加上家裡的期待,慢慢讓她們之間產生了競爭。電影中有很多很好聽的鋼琴樂曲,也讓我們看到她們如何在壓力中支持彼此,互相成就。
但故事後面有個反轉——她們家有個遺傳病,會讓人到了某個年紀之後,手開始不受控制。這對鋼琴家來說是致命打擊。可是,兩姐妹靠著非常特別的方式,不只延續了音樂生涯,還找到了彼此發光的方式。是什麼方法呢?就留給大家進戲院自己發現囉。
《十分鐘新鮮事》Ten Minutes
這部是來自義大利的電影,故事主角是一位作家,人生進入低潮,開始尋求心理諮商。心理醫生給他一個非常特別的建議:「每個禮拜去做一件你從來沒做過的事,然後把它記下來。」一開始他其實很猶豫,因為他是一個從不嘗試新事物的人,但後來他真的開始照做了。
第一件事是什麼?擦指甲油!然後開始越來越瘋狂,比如去百貨公司偷東西、參加陌生人的告別式……什麼都來!這些瘋狂的經歷,竟然一步一步改變了他的人生。這部片是由一本暢銷小說改編的,絕對值得一看。
《他們將化作塵埃》They Will Be Dust
主角是一位曾經紅極一時、享受熠熠星光的演員,如今年老且身患重病,最後的心願是前往瑞士接受安樂死。在這之前,她決定舉辦一場婚禮,和長年伴侶完成一場人生儀式,也藉此向親友宣佈結束人生的決定,卻引發了女兒和家人的一連串情緒與反應。雖然主題是關於死亡,但整部電影卻以精緻的歌舞和音樂劇段落去包裹情感,用非常細膩的方式告訴我們:「即使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但人生還是要繼續前進。」
《紅豆》Little Red Sweet
今年上半年剛在香港上映的新片,這次在桃園電影節會舉行台灣首映。它由金像獎影帝任達華主演,還有知名歌手演員鄧麗欣出演。整部電影的背景是一家即將熄燈的糖水店,透過這家老店的點點滴滴,帶我們看見香港不同世代的人生課題。
《妮基的重生》Niki
改編自法國前衛藝術家妮基桑法勒的人生故事。如果你對當代藝術有興趣,她的名字你可能聽過,她最有名的創作是「射擊繪藝術」,大家可以上網查一下她的作品,視覺風格非常強烈、獨具一格。妮基的童年其實非常悲慘,有著深刻的陰影;她在美國長大,後來回到法國,決定透過雕塑、繪畫、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來反擊這個充滿男權、宗教壓迫和權力鬥爭的社會。
【世界幻鏡】主講者:總策展人姚經玉、執行策展王漢宇
《詭鄉》Eerie Hometown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台灣人,長期在美國生活與念書。他把自己家族真實經歷改編成電影。他們家是醫生世家,故事從一件喪事開始。片中主角的父親過世後,有一天接到奶奶病危的消息,他從美國匆匆趕回台灣,結果回來發現奶奶好端端的。但就在這之後,一連串詭異、無法解釋的事件開始發生,全家人也被捲入一個充滿詭譎氣氛的老房子之中。《詭鄉》會在桃園電影節做全台首映,之後會在九月中全台上映。
《失控夜班》Late Shift
故事描述一位女護士在值夜班的過程中,面對難搞的病人、壓力山大的家屬,以及需要緊急搶救的病患,整個狀況慢慢地開始全面失控。她必須爭分奪秒,和時間賽跑,才能搶救生命。整部電影節奏非常緊湊,觀影的過程中絕對會讓你心跳加速,跟著主角一起經歷一場驚險刺激的夜班任務。這部片源起於導演長期關注全球護理產業的處境。不論是在歐洲還是亞洲,醫護人員面對的不只是醫療挑戰,更是精神與情感的拉扯。
《放棄生存症候群》Quiet Life
來自一個真實的病症事件,從 2018 年開始,在北歐瑞典,有越來越多來自難民家庭的孩子出現一種神秘症狀:他們在得知庇護申請被拒絕之後,突然陷入昏迷般的狀態、無法叫醒,就像睡著了一樣不再醒來。而這部電影的主角,是一對從俄羅斯逃往瑞典尋求政治庇護的夫妻。當他們的小女兒也罹患了這種被稱為「放棄生存症候群」的症狀,他們不只要面對未知病因帶來的恐懼,也要努力尋找在異地活下去的希望。
《勇者動畫系列 2》Brave Animated Series 2
這部動畫的第一季曾榮獲金鐘獎最佳動畫節目獎,由導演改編自漫畫家「黃色書刊」的網路作品。在第二季中,整個故事的世界觀更加擴展,導演加入了更多精彩的動作場面,還有非常幽默的社會諷刺,打造出一個非常有台灣味的動畫宇宙。本屆桃園電影節將搶先放映一到三集,而全六集內容也會在桃影放映後正式上線。喜歡台灣原創動畫的觀眾,千萬不要錯過!
《無骨燈籠》Boneless Lantern
如果你平常很喜歡去日本旅遊的話,我會強烈推薦你一定要來看這部電影。這部片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九州熊本地區,風景真的非常迷人。而整個故事是從一位男子的角度出發,他的太太過世之後,他選擇留在當地過著平靜的生活。某一天,他遇見了一位神祕女子,而這位女子長得竟然和他過世的妻子一模一樣!《無骨燈籠》這個片名,其實取自日本傳統的一種特別的燈籠——無骨燈籠。整部電影透過這段奇幻又帶點哀愁的愛情故事,慢慢地帶我們進入日本的民俗文化之中,包括像是放水燈等傳統習俗,不少地方其實和台灣也有些相似之處。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The End
大家看到劇照,應該會發現這部片的卡司陣容超強大!它是由約書亞奧本海默執導,他這次再度挑戰觀眾的心理極限,打造出一部既奇特又華麗,同時充滿哲思的電影。整部電影的背景設定在一個反烏托邦的末日預言世界,但不同於一般末日電影的灰暗風格,它融入了非常迷人的視覺語言與音樂設計,在懸疑與驚悚之中,還穿插了不少音樂劇與歌舞場面。
《擊浪青春》Give It All
這部作品是由宮崎駿御用的 CG 導演櫻木優平最新執導的動畫電影。故事講述五位高中生,在他們人生中最後一年的青春時光裡,試圖重建校內的划船社,一起迎接挑戰、迎接未來。整部片的畫風非常精緻細膩,在看的時候,其實我們也會不自覺地回想到自己高中時期,那些青澀又熱血的時光。這部電影今年也入圍了奧斯卡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動畫片。
《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Creation of the Gods II: Demon Force
姚:這部片其實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經有在台灣上映過了,但因為口碑太好、製作規模又非常龐大,我們這次特別選進來,讓大家有機會在大銀幕上再次欣賞這部史詩級作品。
翁:我自己前陣子是跟爸媽一起看的,他們看完都超震驚,因為主角是費翔!他其實已經消失在我們視線中很久了,後來轉往中國發展,沒想到因為演出《封神》,現在又重新翻紅,變成家喻戶曉的演員。我真的覺得他這個選角完全是神來一筆,他的氣勢、他的台詞、他的表演,全部都非常到位。這樣的電影如果只在家用電視看真的太可惜了,一定要在電影院、搭配音響跟大銀幕,好好體驗它帶來的震撼。
【台港鮮浪潮】主講者:協同策展翁煌德
這個單元是我們今年特別策劃的,集結了來自台灣與香港的新銳短片作品。其中包含了三部來自香港、從未在台灣曝光過的精彩短片,以及幾部來自台灣新銳導演的優秀創作,組成了一個十部作品的短片合輯。
《A 面:我的一天》Side A: A Summer Day
這部片在去年拿下了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今年也獲得了金穗獎的最佳劇情片,非常受到矚目。故事非常可愛也很動人,講的是一位小學生因為暑假沒辦法真的去動物園寫作業,就和媽媽在家「自製」了一份非常用心的報告。他們在家模擬現場音效、拍照,甚至假裝去過那些地方,整體幽默又溫暖,老師也因為這份特別的作業在開學時公開表揚了他。更特別的是導演温景輝本身是印度華僑,在台灣的印度華僑其實並不多。這部作品也可以說是他向自己母親的一個致敬與告白。
《回家出走》Journey Out, To Home
這部是《角頭》系列男星吳震亞執導筒的最新作品,故事背景設定在 2024 年遭受天災後的花蓮,透過一對情侶的環島之旅,在海岸線遇到好心人,寄宿在鄉下家,找到生命之路的動人小品,被譽為是一封獻給花蓮的情書。本片將會和《A 面:我的一天》與《青之戀》兩部短片共同放映。
《青之戀》BLUE EYES
《芒狗》Mango Doggo
《證據》Proof
《芒種》Contrasts In Daily Life
《情人果》Love, Unripened
上述五部短片,都是以芒果還有情人果等為主題,是由張作驥導演每年訂下一個主題,邀請旗下年輕創作者以此為題材,創作了五部短片。這些短片都是低成本製作,演員多半是新人,但故事都非常有趣且富有創意,其中還有一部帶點科幻元素,非常特別。
再來要介紹的是我們和香港的鮮浪潮影展合作策劃的選片。鮮浪潮影展簡單來說是一個由香港文化機構,長期致力於扶植年輕導演,提供資金、資源,協助他們完成第一部短片作品。這次我們特別從鮮浪潮影展的作品中,精選三部從未在台灣大銀幕上映過的短片,帶來非常新鮮的觀影體驗,也讓大家看到現在香港年輕創作者的創作能量與時代感。
《九龍皇帝》The Kowloon Emperor
這部片的靈感來自一位真實存在的街頭傳奇人物──「九龍皇帝」。他常年在香港地鐵、街道塗鴉,自稱香港是他祖先的土地,所以他是這裡的皇帝。雖然很多人覺得他是精神病患,但他的塗鴉被視為街頭藝術,甚至辦過國際展覽。導演以這個人物為靈感,創作出一個融合奇幻、都市傳說與懷舊元素的故事。片中設定是一處即將都更的老社區,九龍皇帝突然現身阻止,說這裡四百年前封印了一個女鬼,拆了建築她就會重現人間。大家當然不信,但故事發展竟然真的出現女鬼,而九龍皇帝還纏上負責都更的年輕公務員,說他是他轉世的坐騎,得幫他一起除魔。整部片風格幽默、節奏緊湊,只有 29 分鐘,但充滿香港電影黃金時期的靈魂,像是林正英殭屍片那種香港電影的風情,讓人看到年輕導演用幽默與想像力延續香港電影的活力。
《Landing On Ice》Landing On Ice
講述一位花式溜冰選手遠赴加拿大訓練,並與女隊友之間逐漸產生情愫的故事。表面看起來是一段青春愛情,但其實背後藏有一層更深的政治隱喻。像剛剛提到的《九龍皇帝》在講的是「改變與不變」,而《Landing On Ice》這部片主角因為一些原因離開香港,來到異地展開新生活,這樣的故事其實在近年香港短片中非常常見。隨著越來越多香港人選擇移居海外,許多年輕導演、尤其是在海外讀書的創作者,開始透過電影反映「離開故鄉」、「重新尋找身份認同」這樣的情感。
《邪傘》Umbra
這部片是這個單元裡最驚悚、恐怖,甚至有點剝削的作品,觀影前絕對需要做好心理準備。故事講述一位長期遭到職場霸凌的女職員,有一天她發現自己的雨傘竟然擁有神力,會在關鍵時刻現身,甚至幫她殺人。這把邪傘就像是她壓抑情緒的投射,也像是一種女性對抗男性壓迫的極端回應。如果你喜歡驚悚、血腥的題材,絕對不能錯過!
【光影初相遇】主講者:協同策展翁煌德、執行策展王漢宇
本單元延續桃園電影節與各大專院校的合作,精選多部最新的學生製作短片,包含北藝大、台藝大等院校的推薦作品。今年更特別邀請到新加坡與日本早稻田大學的學生參與。這是一個觀摩青年創作者的最佳機會,無論是教師、學生,或正在拍片的人,都能從中看到新世代影像創作的活力與可能性。
《少年與皮塔亞》The Boy and Pitaya
「皮塔亞」應該是導演自己創造出來的怪物,片中的男主角的父親遭到皮塔亞所害,於是他跟著一個自稱見過父親蹤跡的瘋子踏上尋父之路。因為是學生製作,導演應該很清楚他的局限,如果真的有呈現出妖怪的型,恐怕有難度,於是他轉而進行氛圍的營造,成功創造出了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特殊風格,很棒的類型嘗試。
《嫁衣》The Bridal Shroud
這個單元就是以驚悚恐怖類型為主,其中這部《嫁衣》也是台灣學生嘗試驚悚類型的代表,大家不要以為台灣鬼片很多,所以學生都拍鬼片,其實這樣的嘗試是很少的,因為大家都知道當你要拍這種驚悚題材,除非是擺明就是低成本的鬼片,本來就需要工業技術的支撐,可以想像學生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來做真的不容易。片中17歲少女因為家裡欠債,在母親熟客安排之下出嫁,只是這個出嫁的對象究竟是人是鬼?背後又有什麼恐怖陰謀。隨著故事的抽絲剝繭,大家會漸漸看到恐怖的真相,導演的創意相當有效。
《最後一單》LOOP
我在看這部片的時候就在想,對呀,怎麼過去都沒有人想過外送員真的是一個很適合當恐怖片主角的職業?外送員拿到一個地址就要使命必達,只是你永遠不知道你是要送到什麼地方去。這部來自朝陽的學生製作把外送員的工作和抓交替的民宿神話融為一體,還創造了非常恐怖的奇觀場面,肯定是我今年 2025 年看過最有創意也最有趣的恐怖片製作。
《當雲是火做的》Bella
聊完驚悚片,來看一個以少女情懷為題的短片,《當雲是火做的》描寫一個 18 歲少女與一名陌生女孩相遇,然後到了一個曾經觸發她過往家庭陰影的海灘,透過過去的一些追憶,她開始重新面對自己與家人,找到前進的勇氣。導演的敘事很穩健,演員、攝影等表現都很超水準,我個人相當推薦。
《暗記》By Heart
我們很多人小時候都背過弟子規,那如果今天是一個不以中文為母語的華裔小女孩被迫要背弟子規,會發生什麼妙趣橫生的事情呢?一個小女孩在老師的要求下被迫背書,但其實這只是一個隱喻,真正在講述的是她如何夾雜在兩種文化之中,然後不知如何是好。一個很棒的發想,小女孩的表演也很生動有趣。
《雲霧散去的夏天》Summer When The Clouds Disappeared
現在台灣學生製作拍攝的地點已經不侷限在馬來西亞、香港,也延伸到日本去了。這是義守大學的日本留學生金野裕妃執導的短片《雲霧散去的夏天》。故事以沖繩為背景,描寫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小男孩,因為跟忙於工作的母親產生隔閡的故事。其實嚴格說來故事在台灣並不算是非常特殊,但是你會發現同樣的故事放在日本文化來呈現,給人的感覺竟然會差這麼多,有一些時刻我覺得台灣媽媽就要扒下去了,但發生在日本,媽媽的應對就是會不太一樣。我覺得影展最有意義的是看到創作觀念的文化交流,就這一點來說,《雲霧散去的夏天》非常值得一看。
《搬家》Faraway
如同片名所述,故事在談的就是搬家,一個在台灣的香港人離開了他的家,也告別與過去的羈絆。劇情可以說是波瀾不驚,但我卻相當佩服,你可以看到導演在非常單純的主題當中如何透過鏡頭語言和演員的表演去闡述難以言述的創傷感受與思念。
《樁》Lion Dance
將傳統文化舞龍舞獅,與國高中生的迷茫無助完美結合,呈現在叛逆期的青少年如何在課業、家庭與同儕壓力之下,因為文化的傳承,找到一絲喘息與和解的機會。
《或許 這樣是好的》Brother
在面對摯愛的人離開生命之時,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現實,也面對自己?導演以此紀念一位提早離開的朋友,讓我們在被影像感動之餘,也能夠想起曾經出現在我們生命的人們。配樂與影像搭配得淋漓盡致,絕對要帶衛生紙。
《馨聲》Still Voices
導演陳慶駿來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透過新加坡與台灣異國婚姻的家庭矛盾,逐漸演變成一場無法挽回的四分五裂。手持攝影機的運用讓人彷彿置身現場,讓觀眾代入媽媽的角色。當生命出現意想不到的轉折,有時候停下來一下,或許就能面對自己的心聲,也能重生。
《伊始之尋》The Inception of Seeking
奇幻懸疑作品,許多鏡頭都能感受到導演的用心設計,卻不淪為俗套,末日後的景象也處理的恰到好處,在人性與殘酷之間,透過一隻貓做為橋樑,就像用末日暗喻現實生活,再透過鏡頭跟隨女主角一起逃離,回到最初的自己。
《獻給七秒後的妳》Farewell, My Love
當《想見你》遇上《不能說的秘密》,一種全新的青春戀愛奇幻片驚喜連連。全片的溫暖色調與演員青澀卻自然的呈現,以及畫龍點睛的前後呼應,帶觀眾回到初戀的青澀酸甜。
《繼承車》His Car, My Road
導演詹又宇去年以《造光方程式》入選桃園電影節,今年同樣以紀錄片《繼承車》,在虛實交錯的敘事中,照看在台灣的一處角落,以極度細膩的第三視角深入一個家庭,遇見他們,也看見自己。
《跳舞的人》Breaking Road
導演李懿倩出生於桃園中壢,熱愛街頭文化的她決定跟拍霹靂舞者們的奮鬥精神,具備霹靂舞國手身分的主角,如何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披荊斬棘?跟特別放映的《熱烈》巧妙呼應,在發光發熱的背後,絕對是拚盡全力的甘苦人生。
《載客途中》Mid-Road
學生作品比較少見的暗黑驚悚類型片,一次深夜的出班,讓計程車司機阿偉駛向崩潰邊緣,結合新住民與長照看護的議題,自然流暢令人驚艷不已。
【真實傳奇】主講者:總策展人姚經玉
《三清》In Faith We Dream
一部深入探索宮廟文化的紀錄片。導演從桃園出發,走訪全台五座重要宮廟,再回到桃園,完整記錄在地信仰的傳承與故事。特別的是,片中拍攝都經過廟方同意,也因此更顯真實珍貴。連今年桃園電影節場次都是擲筊詢問過的(全場笑)。
《新來的小朋友》Tuned In
一名在桃園長大的孩子,自認是台灣人,卻因父母來自印尼而逐漸面臨身份認同的掙扎。在母親的帶領下,他開始學習母語,並透過新住民廣播節目講述自己的故事。這是一部關於成長、語言與身分探索的真摯紀錄片。
《高山遊民》The Rover
紀錄一位高山協作者的故事。看似「人生魯蛇」的阿共,卻是登山客在高山上最重要的「救星」——為他們背負物資、準備餐食。透過這個角色,電影展現了山林世界裡微小卻不可或缺的身影。
《日泰小食》Another Home
本片入圍今年桃園電影獎競賽,也同時入選「真實傳奇」單元。這部片拍得非常好,因為題材敘事非常巧妙,在國際影展上非常受到歡迎,絕對要把握這次桃影大銀幕的機會。
《沈睡的水下巨人》Shipwrecks Taiwan
又是一部絕對要在大銀幕觀賞的作品。導演李景白與拍攝團隊花了整整 4 年的時間,捕捉台灣海洋生態,在超高畫質的呈現下,壯麗的海底生態不僅讓人嘆為觀止,也令人反思人類與海洋的共生關係。
《戀戀家園》Forever Home
這是一部關於桃園航空城的貼身紀錄片,導演李立劭繼《記憶家園》後,透過田野調查與口述歷史,在守護家園的居民當中,看見家園記憶的消逝與新生。
《行影.不離》Keep on Walking: The Man and His Higher Course
呼應今年的主題單元「大師巨星:李行與鄧麗君」,特別選映台灣電影教父李行的紀錄片《行影.不離》。李行導演不僅身為台灣電影教父,在兩岸華語影史皆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強烈推薦與「大師巨星」單元一起觀看,完整追尋李行導演的電影人生。
《譯鄉人》The Interpreter
本片呈現一位遠嫁來台灣的通譯人員,如何協助司法機關輔佐傳譯,面對同鄉人在異鄉面臨的困境,該如何透過語言幫助他們度過難關?本片是 2023-2024 桃園城市紀錄片評審團推薦獎作品。
《直至休耕》Fallowing
故事起因於導演劉耀鈞老家隔壁鄰居面臨家園土地買賣,讓他不禁想起自己家庭可能面對的未來,於是拿起攝影機,記錄下老一輩捨不得也要捨得的心境,以及真正在乎的到底是什麼?本片是 2022-2023 桃園城市紀錄片評審團推薦獎作品。
【特別放映】主講者:總策展人姚經玉
《狗陣》Black Dog
榮獲 2024 坎城影展「一種注目」最佳影片,由台灣演員彭于晏主演,搭檔一隻表現驚人的黑狗,全片幾乎沒有使用特效,數百隻流浪狗都是真實入鏡,場面震撼。故事描繪在中國經濟衰退後,曾經繁華的小鎮逐漸荒蕪,廢墟被流浪狗佔據,人與狗同樣在困境中掙扎求生。影片既寫實又帶有寓言色彩,在壯闊的場景與細膩的情感交織下,展現出孤獨、陪伴與生存的複雜關係,是必須在大銀幕上體驗的動人之作。
《里斯本丸沉沒》The Sinking of the Lisbon Maru
一部揭露二戰被塵封真相的紀錄片。1942 年,日本秘密將多名英國戰俘押上「里斯本丸」運往日本,卻在舟山群島附近遭擊沉。日軍急忙救援自家士兵,卻放任戰俘自生自滅,甚至追殺獲救者。最終,部分倖存者在舟山漁民的營救下獲得生機,事件卻在歷史中被長期噤聲。導演透過訪談戰俘後代,重現這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影片規模宏大、情感深刻,既是歷史見證,也是跨國記憶的修補。這部電影今年代表中國角逐奧斯卡,但因語言比例問題遭取消資格,因此今年在桃園電影節的放映,顯得格外珍貴與難得。
《熱烈》One and Only
桃園電影節已連續三年放映王一博主演的作品,每次皆引發熱烈迴響,場場爆滿、一票難求。今年再度帶來他的最新電影,延續熱血動感的風格,既有明星魅力,也兼具觀賞價值。對喜愛王一博的觀眾來說,這是一場不容錯過的盛宴。
《進行曲》Marching Boys
在 8 月 29 日全台上映前,桃園電影節搶先放映這部熱血新作,並邀請導演與演員親臨現場。影片以建國中學的管弦樂團為背景,描繪這所以理科菁英著稱的學校中,一群學生如何在音樂裡找到共同的熱情與堅持。這是一部充滿青春能量與勵志精神的作品,勢必成為今年最振奮人心的觀影體驗。
【抗戰 80 英雄榜】主講者:總策展人姚經玉
今年適逢抗戰勝利 80 週年,桃園電影節以「抗戰 80 英雄榜」單元向歷史致敬,帶來三部家喻戶曉的經典抗戰影片,重現那段民族共同記憶。
《八百壯士》描繪謝晉元率領將士堅守四行倉庫的壯烈事蹟,並刻畫楊惠敏冒險送國旗的感人情節。
《英烈千秋》則以張自忠將軍的悲壯人生為主線,集合當年最具份量的明星卡司,讓觀眾熱淚盈眶。
《筧橋英烈傳》則聚焦空軍英雄高志航的故事,真實動員軍方資源完成大規模空戰場面,更邀請飾演高志航的梁修身在 8 月 23 日現身桃園與觀眾交流,別具紀念意義。
這些作品在當年拍攝時皆獲得國防部支持,所有戰車、飛機、武器皆為真實出動,場面磅礡,讓人回想起台灣電影曾有過的壯闊格局。此次單元不僅是回顧,也是一次對影史與抗戰記憶的重新凝視。
【大師巨星:李行與鄧麗君】主講者:總策展人姚經玉
本單元與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合作,將重溫三部李行的經典作品,其中兩部特別與鄧麗君的歌聲緊密相連。
《小城故事》取景於苗栗三義,以木雕小鎮為背景,本次桃園電影節將以數位修復客語版做世界首映呈現。《原鄉人》則改編自客家作家鍾理和的故事,發生在高雄,本次放映也將以全客語版本呈現,觀眾將得以聽見最接近原貌的語言氛圍。而片中鄧麗君獻唱的插曲與主題曲,更是許多現在 KTV 已無法點播的經典旋律,能在大銀幕上完整聽見,無疑是一大享受。此外,浪漫動人的《彩雲飛》同樣不可錯過,其主題曲至今仍在觀眾心中迴盪。這些作品不僅展現李行導演的藝術高度,也讓影迷在戲院裡再度沈浸於鄧麗君的歌聲與銀幕魅力之中。三部經典作品買票就對了!
【大師巨星:侯孝賢與舒淇】主講者:總策展人姚經玉
「大師巨星」另一個視角聚焦在國際名導侯孝賢與今年演而優則導的巨星舒淇,透過兩人合作的三部作品《刺客聶隱娘》、《最好的時光》、《千禧曼波》,一探兩位台灣影壇代表人物的三次相遇,為世界影壇帶來動人心弦的影史經典。從大唐盛世到日治時期;從戰後時代到當代社會,在侯導的作品中,舒淇以千變萬化的迷人姿態,一次次擄獲觀眾的心,本次桃園電影節選映三部經典作,讓觀眾在年底迎接舒淇導演首作《女孩》之前,能夠再度回顧國際影后的絕美氣韻。不用多作介紹,這三部作品絕對稱得上是世界影壇中的華語代表作。一樣把握大銀幕場次,買就對了!
【焦點導演:陳玉勳】主講者:總策展人姚經玉
今年「焦點影人」單元特別聚焦於台灣、中國大陸以及義大利的重要創作者。首先介紹的是台灣導演陳玉勳,他以獨特的幽默與人情味聞名,從早期作品《熱帶魚》裡文英阿姨扮演巨蛇娘娘的經典場景,到與舒淇合作的《健忘村》,再到榮獲金馬獎最佳影片的《消失的情人節》,他的作品風格鮮明又深具本土特色。本屆桃園電影節將帶來陳玉勳的重要作品回顧,讓觀眾重新體會他一路走來的創作軌跡。同時,影展也特別規劃「大師巨星:侯孝賢與舒淇」單元,在桃園電影節規劃片單之時,便希望預測影壇時事,以今年「舒淇年」的角度策畫,而在上月底,舒淇便以導演首作《女孩》入選威尼斯影展競賽單元,成為今年影壇的重要焦點。觀眾能夠在桃園電影節先一步欣賞她的代表作品,並與國際影展的話題形成呼應。
【焦點導演:管虎】主講者:總策展人姚經玉
第二位焦點導演邀請到來自對岸的導演管虎,從《八佰》到早期的作品,他的影像始終展現強烈的歷史感與現實關懷。本屆影展將透過他的多部作品,帶領觀眾看見一位導演從早期探索到成熟階段的創作養成。桃園電影節藉由這些重量級影人的作品,持續展現其「前瞻性預言」的特質,讓觀眾在銀幕上看見今日的焦點,也預見明日的影壇風景。本屆桃園電影節除了《狗陣》之外,還特別選映一部令全台影迷引頸期盼、卻始終難以見到的作品《八佰》。
《八佰》The Eight Hundred
這部電影描繪的正是同一段歷史──四行倉庫保衛戰。若以時間來看,台灣在數十年前就已拍出《八百壯士》,而如今對岸則以最先進的特效技術重新詮釋。兩部作品同樣講述相同的歷史,但視角與手法截然不同,觀眾能夠透過大銀幕互相對照、互文觀察,體會兩地電影如何各自理解並再現這段歷史。過去台灣的戰爭片幾乎都是在國防部的全力支援下完成,所有的武器、飛機、戰車都是真實動員,場面極其壯觀,沒有任何特效。而如今透過科技,新的版本則展現了另一種視覺震撼。這樣的對照,不僅令人驚嘆台灣當年的規模,也讓人思考在不同時代裡,戰爭影像的再現方式如何變化。
此外,本屆影展也精選管虎導演的早期作品《殺生》、《鬥牛》。身為今年在坎城獲獎的矚目導演,他的成就眾所皆知,但觀眾或許少有機會看見他在創作初期的樣貌。透過這些影片,我們能夠清楚感受到一位導演從探索、摸索到逐漸成形的過程,理解他是如何走到今日國際影壇的舞台。這是極為難得的機會,讓觀眾在桃園電影節得以一窺一位大師的養成之路。
【焦點導演:艾莉絲羅爾瓦雀】主講者:協同策展翁煌德
本屆第三位焦點導演艾莉絲羅爾瓦雀,如果在座的觀眾不熟悉的話,我覺得一定要三部直接就先買再說。因為我跟姚哥都認為這個導演絕對會是接下來會獲得坎城金棕櫚獎肯定的導演,也絕對會是下一個大師。羅爾瓦雀在影壇的地位,跟費里尼這些大導演相提並論都不為過,因為她現在才拍了幾部片,就已經展現了非常特殊的影像風格。
《蜂蜜之夏》The Wonder
片中講述四位女孩跟著他們的家人移居到小農莊裡面,靠著養蜂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養蜂其實也是導演小時候家裡的養成,劇本也是根據他的家庭背景為故事改編。不過那個小女孩默默的有著明星夢,剛好一個選秀節目要來這個農莊取景拍攝,以及出現了一個神秘的少年,闖入了這個他們的生活空間當中所以攪亂了,片中少女之間的情愫非常有趣和美妙,都是以 16 釐米膠卷拍攝,所以影像的質感非常漂亮。
《幸福的拉札洛》Happy as Lazzaro
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作品。故事從一個宛如封建時代的村莊展開,村民被地主刻意封鎖消息,誤以為仍活在過去。直到警方介入,真相揭曉:外面的世界早已進入現代。主角拉札洛在意外後「穿越」二十年,進入城市,卻發現他的同伴們依舊在資本社會底層受剝削。這部片透過如夢似幻的影像風格,諷刺性地拋出提問:現代化真的帶來了幸福嗎?
《盜墓奇美拉》La Chimera
導演艾莉絲羅爾瓦雀最新長片作品。故事講述一位擁有「感應古墓」神祕能力的男子,與一群盜墓者合作尋寶。表面上是冒險故事,實際上是一則關於愛情與執念的寓言。電影結合義大利鄉村風光、古文明遺跡與超現實氛圍,攝影、配樂與表演都極具詩意與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