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新聞

第11屆桃園電影節隆重開幕!

2024-08-21


第11屆桃園電影節今天盛大開幕,主辦單位桃園市政府市長張善政及本屆電影節大使温昇豪共同出席推薦!其中最引人注目之本屆電影節雙開幕片「念念眷村:文學裡的眷村故事」(In Perpetual Nostalgia: Tales of the Military Dependents' Villages in Literature)與橫掃義大利票房之「我們還有明天」(There's Still Tomorrow)雙雙大放異彩,帶來滿滿文學氣息與歷史情感。而在「念念眷村:文學裡的眷村故事」影片成員,如出身眷村的知名作家朱天文、朱天心姐妹、蘇偉貞、張啟疆、監製謝小韞、導演黃玉珊、陳堯興、顧問王壽來亦都至現場共襄盛舉,更有殿堂級作家白先勇與袁瓊瓊隔空送上感性催淚祝福。資深演員徐樂眉、楊慶煌、楊潔玫、黃柔閩,亦親臨現場獻上祝賀。   

    此外,本屆桃園電影節「神遷夢戲-紀錄片觀點」放映的精彩作品「中村地平」、「鹽月桃甫」,其導演小松孝英特地從日本宮崎縣趕來參加記者會。宮崎縣不僅是桃園市的姐妹城市,也是導演與片中兩位主角中村地平、鹽月桃甫的故鄉。這兩位藝術家在日治時期深受台灣文化影響,作品中屢見台灣生活及原住民文化的蹤跡,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值得一提的是,桃園市立美術館典藏了鹽月桃甫的油畫傑作〈ロボ (Lubuw)〉,更增添了這段跨越時空的文化交流之美。

    近期宮崎縣發生7.1級強震,張善政市長也向小松導演及一同與會的「宮崎縣工商觀光勞動部旅遊經濟交流局 國際經濟交流科科長助理」安竹龍一先生表達誠摯慰問。小松導演在如此艱困時刻仍堅持來台參與電影節,展現了深厚的文化交流情誼。

   市長讚賞今年桃影以「遷徙」為主題,充分切合桃園多元族群的地方特色,他肯定兩部開幕片儘管看似天南地北,但「念念眷村」從異鄉到故鄉的眷村文化,與「我們還有明天」描寫義大利家庭戰後苦中作樂的生活哲學,不但異曲同工,甚至彼此巧妙呼應,又進一步將「遷徙」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市長也特別感謝諸多重量級貴賓熱情支持,為今年桃影拉開隆重而完美的序幕,更感謝影迷每年大力相挺,才能使桃影年年進步突破。他祝福桃園電影節圓滿成功,更希望在電影節舉辦期間,能夠看到來自全台各地的影迷踴躍觀影。

    雙開幕片之「念念眷村」論理與抒情雙管齊下,從眷村文學與作家的角度切入,勾勒出從外省第一代的顛沛流離,走向第二代安身立命的創傷與情感。身為白崇禧將軍之子的殿堂級作家白先勇,早年的小說「台北人」、「孽子」等,都有大量反映眷村生活的情節。雖然白先勇無法親臨記者會現場,但他仍然事先錄製了一段影片,以表達他的支持與祝福。

    白先勇說,眷村是專屬於台灣的特殊文化,當年有這麼一群人,在大變動之後,從中國大陸各地來到台灣,大家在眷村裡安居樂業,同時產生了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共患難情感。他舉例說,當時眷村生活很苦,不過眾多第二代子弟奮發向上,包括鄧麗君、林青霞,都是從眷村走出去的大明星,但儘管他們都有很高的事業成就,他們仍然對於眷村有相當深厚的情感。白先勇推崇「念念眷村」,把眷村裡獨特的文化與感情都描述得很清楚,很溫馨。

    另一位出身眷村的知名作家袁瓊瓊,也以簡短卻飽含感性的文字,訴說她對於念念眷村的真摯熱愛。袁瓊瓊將眷村比喻成動盪時代裡,眾人賴以仰望依靠的諾亞方舟,「而整個世代過去,歷史翻到了陌生的篇章,大船早已腐朽,永遠未能靠岸。船上這一群回不去的人,他們的人生,故事,血淚,委屈……消逝在風裡。」袁瓊瓊感謝導演黃玉珊拍攝了「念念眷村」,「為已然逝去的留下紀錄,若非這些紀錄,我們會忘記我們曾經怎樣活過」。

    第11屆桃園電影節即日起至8月29日於桃園盛大展開,預售票已於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啟售。更多資訊請鎖定官方網站與官方FB、IG。